北京市召开存量数据中心能效提升技术对接会助力产业绿色升级
为加速推进北京市存量数据中心绿色低碳转型,有力支撑“双碳”目标实现,6月25日,“2025年北京市存量数据中心能效提升技术交流对接会”成功举办。作为本年度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之一,本次会议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指导,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主办、中国节能协会承办,搭建高效务实合作平台,汇聚政府相关部门、行业权威专家、数据中心领军企业及金融、互联网、公共机构等领域代表80余人,共同探寻存量数据中心节能降耗的有效路径与创新解决方案。
会议成果丰硕,通过政策解读、标准宣贯、主旨报告、技术推介、行动倡议与精准对接,现场促成5项技术合作签约,签约总额达6700余万元,为北京市存量数据中心绿色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政策引领:明确目标路径,强化全链条管理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系统解读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存量数据中心绿色优化升级路径及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进展。据介绍,本市正严格对标《北京市存量数据中心优化工作方案(2024-2027年)》,通过引导存量数据中心实施绿色低碳改造、推动转型智能算力中心、促进绿色电力消纳,着力改变其“老、旧、小、散”现状,目标到2027年实现年均PUE值降至1.35以下。目前,北京移动、万国数据、世纪互联等企业已完成12家存量数据中心的绿色低碳改造。政策正重点扶持北京移动、万国数据等7家数据中心向智能算力中心转型。2025年一季度,全市数据中心绿电消纳量已达5.34亿千瓦时,参与企业超过40家。
北京节能环保中心能效监测部负责同志围绕数据中心节能政策与监管进行介绍。截至2023年底,本市数据中心用电量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0%,对碳排放控制、供电安全及能源资源配置构成显著挑战。面对数据中心存量规模大、增速快、能效碳效提升空间明显的现状,北京市已构建覆盖“源头准入、过程监控、结果约束”全链条的节能管理体系。
标准先行:首部国标实施,引导绿色方向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专家详细介绍了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我国首部《绿色数据中心评价》国家标准。该标准明确数据中心在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运维及绿色服务“五大维度”的核心要求,为行业常态化开展绿色测评与认证提供了权威依据。标准创新性地强化了机柜资源利用率、算力负荷利用率等指标,并着重突出了液冷技术、高效IT设备等先进适用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导向。
技术赋能:专家献策与企业方案并举
北京工业大学周峰教授深入分析存量数据中心面临的制冷、电气、IT设备及运营管理等问题,结合政策导向,系统提出优化路径并建议,一是对于多数存量中心,应优先实施自然冷源利用、余热回收、高效供电改造、绿电应用及设备布局优化等成本可控、见效快的举措。二是对于条件成熟者,可进一步向智能算力中心转型,以应对未来算力激增需求。
针对老旧数据中心负载率高、业务中断风险大、能效低下等痛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华为、英沣特、火星高科、嘉木科瑞等企业高管分享先进技术与改造案例,为老旧数据中心绿色升级与安全运营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一是中国移动设计院空调系统在线节能改造技术,实现不中断数据中心业务运行前提下完成改造升级,案例中空调能耗降低30%。二是华为智能锂电+模块化供电改造方案,显著提升可靠性、节能性与扩容灵活性。三是英沣特大容量蓄冷技术助力削峰填谷,落地项目年均PUE降至1.25。四是嘉木科瑞基于AI的垂直制冷节能系统,实现制冷全时优化,节电率达15%。五是火星高科突破磁带库核心技术,完成磁带存储系统国产化替代,保障海量数据安全可控。
践行承诺:重点单位响应低碳倡议
恰逢全国低碳日,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作为重点用能企业代表宣读“低碳发展行动倡议书”。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6家单位代表现场签署承诺,积极响应倡议。
本次技术交流对接会成功搭建了政产学研用高效对接平台,标志着北京市正加速构建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全面落实“双碳”目标,有力支撑北京市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与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双轮驱动”战略目标注入了强劲绿色算力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