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绿色榜样人物”公示
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关要求,大力弘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北京市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在市发展改革委指导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23年“北京绿色榜样人物”评选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参与,经前期基层推荐、部门联评联审、组委会集体评议等程序,产生了孙天弘等10位2023年“北京绿色榜样人物”,现予公示。公示时间2023年11月8日至2023年11月12日止。
(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于2023年11月12日17:00前联系座机:55591070,或发送组委会邮箱Jnhbgy123@163.com)。
附件:2023年“北京绿色榜样人物”简介
北京节能环保中心
2023年11月8日
附件
2023年“北京绿色榜样人物”简介
(按姓氏笔画排名顺序)
一、孙天弘
孙天弘,女,汉族,1994年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生态文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孙天弘主要致力于气候变化经济学、生态文明新范式经济学方面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面上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转移类项目十余项,发表多篇相关核心期刊论文,参与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报告、北京碳中和等报告撰写,协助完成北京工业大学“大国首都”校级思政课课程教学工作,参与《气候变化经济学》英文专著、《中国碳中和的目标内涵与转型路径》等著作编写。
二、孙佳
孙佳,男,汉族,1983年生,中共党员,200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先后任职于哈尔滨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长安汽车北京研究院、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长城华冠汽车研发有限公司,目前就职于北京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担任C46DB项目负责人,负责将集团首款以场景体验实现为目标全正向设计的产品量产落地并达成销量预期。
C46DB项目采用新品类的开发方式,通过差异化功能创新形成优势,从客户诉求出发挖掘五大需求场景,31个核心利益点,致力于打造健康、环保、安全、温暖汽车新品类,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打造高于国标的健康座舱系统,拉动社会资源共同打造儿童友好城市汽车出行产业生态,推动社区、学校、医院等机构加入儿童安全出行公益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互动。
三、李仁星
李仁星,男,汉族,1987年生,民建会员,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建筑学专业,获得北京大学工学院工程管理硕士学位。现任天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市青联委员。
李仁星主要从事新能源技术研发、新能源解决方案和新能源综合应用领域的企业经营。他带领天普新能源,始终致力于推动新能源在各类场景的应用,为超过300万客户提供光热、热泵、光伏等产品,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亿吨。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北京2008奥运新能源示范项目、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示范项目等几十项科研项目。近几年带领团队实施了“新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新农村新能源住宅技术研究与示范”“设施农业清洁能源供暖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等攻关课题项目,获得(省部级)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西藏自治区科技二等奖,(地区级)大兴区一等奖等;完成国家能源行业标准《季节蓄热太阳能热利用工程技术规范》。为了更好推动中国“双碳”目标,他发起成立未来碳中和研究院,构建碳中和生态圈,为各地政府、重点行业、大型企业提供双碳相关服务。
四、李嘉佳
李嘉佳,女,汉族,1978年生,现为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中心《一路畅通》主持人,同时任交通广播中心资讯互动科副科长。
2014年起连续八年参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善行者”公益徒步活动,自 2017年至今连续受邀担任公益徒步活动“善行者”善行大使。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完成环台湾岛1000公里骑行,2019年和中国台湾青年一起完成北京到上海1421公里骑行。2016年至今,组织过几十场骑行活动,代表北京交通广播和各政府部门、企业商家合作,用骑行作为纽带,宣传北京慢行系统,推广绿色出行,拉动沿线经济,宣传各地区发展。
2021年李嘉佳被选为北京市朝阳区人大代表,同时担任朝阳区科教文卫朝阳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委的执法检查组成员和朝阳区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文化专业代表小组成员,履职态度认真,工作积极。
五、李震
李震,男,汉族,1982年生,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2003年起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相关工作。2011年开始在北京市劲松街道从事垃圾分类工作。现任中环创新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李震带领团队为北京市7个行政区的19个街乡镇、约130万居民提供垃圾分类服务,运营管理各街乡镇垃圾分类驿站百余座、大型可回收物中转站7个,投入使用各类作业车辆150余部,并正在开发建设1个占地200亩、设计年处理能力150万吨的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他开发了管理社区可回收物体系的《考拉回收》小程序、管理社区大件垃圾/建筑垃圾的《社区环境监查系统》APP等管理软件,并接入市级生活垃圾源头排放管理软件,成为北京市垃圾分类数字化智慧管理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2021年,中环创新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被评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
六、何继江+何程程(父女组合)
(1)何继江
何继江,男,汉族,1974年生,中共党员,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博士、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博士后。现任清华大学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全球“每人一千瓦光伏”倡议发起人。清华大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可再生能源促进生态修复和可持续生计项目部负责人。
何继江博士长期关注“双碳”目标和绿色转型。2019年以来,他组织团队先后在欧洲、国内开展了多次能源转型考察,包括农村户用分布式光伏及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重点关注光伏赋能零碳乡村建设以及光伏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研究。他在国内考察上百个乡村,组织数十场讨论会,应邀建设零碳乡村实验站,并已经有20多个在建设进程中。
何继江是“骑向碳中和”系列活动发起人之一。从2019年起,他坚持骑行通勤,并践行在北京20公里以内的会议和活动均以骑行为交通方式。此外,他在北京不定期组织骑行考察活动,如2022年“世界地球日”,组织骑行考察北京光伏建筑一体化活动,2022年国庆期间组织京郊骑行考察活动,2023年5月组织德国能源署访华团队举行骑行北京中轴线活动等。他著有《欧洲能源转型万里行》《欧洲光伏万里行》《欧洲碳中和2050》系列丛书,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
(2)何程程(何继江之女)
何程程,女,汉族,2012年生,学生,现就读于海淀区上地小学六年级二班。
2019年寒暑假,跟随在瑞典访学的父亲进行考察,拍摄了很多北欧地区绿色低碳生活的照片和视频,回国后制作了《我在瑞典的低碳生活》PPT,并向同班同学分享。2021年被评选为北京首届“低碳小达人”,后在上地实验小学本部校区和树村校区进行了低碳主题的宣讲活动。
她参加了“骑向碳中和”活动,以骑行方式替代汽车出游进行周末郊游。她在北京地区骑游了怀柔区环怀柔水库、通惠河、潮白河、红螺寺、万安公墓、三山五园绿道、慕田峪长城,在广东地区骑行了广州塔至红山村段、红山村绿道、韶关市区至武江光伏电站段等,并在骑行活动中担任儿童团团长,组织和照顾参加骑行的小朋友们。她参加了“每人一千瓦光伏”行动,在活动中考察光伏电站,给考察团拍照、用压岁钱投资光伏项目,向小朋友们宣讲“每人一千瓦光伏”倡议。
七、陈东岩
陈东岩,女,满族,1977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街道金域国际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
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陈东岩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初心。生活中,她节俭朴素,反对浪费,坚持绿色出行。工作中,她发动社区党员群众,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站着看”转变为“一起干”,从“关键小事”入手,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倡导“垃圾分类我报到”“源头分类我示范”“桶前值守我先行”,指导居民正确分类。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绿色主题活动,有效提升了居民环保意识。她以议事协商为路径,围绕生态建设、绿色发展主题,汇民智聚民力,圆满解决了园区绿化提升、公共空间绿色运行等治理问题,得到了社区党员群众的广泛认可与好评。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金域国际社区先后被授予“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昌平区学习型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陈东岩带动引领党员群众,努力构建绿色生态建设的全民行动体系,探索出一条绿色社区的发展之路。
八、徐源鸿
徐源鸿,男,汉族,1985年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北京爱分类环境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
2007年在校就读期间,徐源鸿就提出建设现代化、花园式、工厂式的绿色分拣中心概念。毕业后,他积极投身于环保领域的工作,并不断探索垃圾分类的有效解决方案。他深入了解国内外的垃圾分类实践和经验,结合过往多年的垃圾分类实践工作并通过与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的交流,逐渐系统性形成了自己的垃圾分类理念和方法论,并于2017年创立了“爱分类”平台,率先开创了“两桶一袋”“上门回收”便民模式,旨在倡导和推广垃圾源头分类回收、源头减量的概念和实践,其先进的垃圾分类理念和模式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报道,并被市委市政府领导点赞认可,被北京市推为生活垃圾分类的官方分类模式。
徐源鸿还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带领团队建立了北京市首家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研发落地了全国首条智能化混合可回收物分选线,建设运营了北京首家沉浸式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他相信垃圾分类不仅是一项环保行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进步的体现。以他为代表的“爱分类”,为垃圾分类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九、彭玉磊
彭玉磊,男,满族,1983年生,中共党员,怀柔杨宋镇政府工作,并于2021年 10月开始负责环保科及林业站工作。2022年接授1173.21亩造林任务,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他未产生畏难情绪,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坚决完成并最终圆满完成这项任务。他通过对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由点及面,由单一到多元、由全域到网格化,使改善率进一步提高;他积极开展林木病虫害防治,使美国白蛾危害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疫情蔓延和集中连片林木叶片“吃光”现象,保护了造林绿化成果和绿化美化景观;按照市区统一部署,在平原地区,他率先成立新型集体林场,并以新型集体林场为抓手,做好造林区域日常管护、防火等工作;他深入研究林下经济发展,为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保障。
彭玉磊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总是虚心向上级部门及友邻单位请教学习,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通过 2 年多的努力,本镇生态环境指标持续向好发展。
十、魏国
魏国,男,汉族,1982年生,中共党员,环境保护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北投集团北京北投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
近年来,魏国团结带领团队,紧抓机遇,将企业发展与副中心发展实际紧密联系,规划引领、投资带动、科技创新,围绕新能源和环境领域,开展了城市绿心建设、东方化工厂生态修复,打造了城市绿心碳中和组团。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带领团队成功举办三届“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认可,论坛连续两年被列为市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他推动北投集团联合清华大学等11家单位,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院,为副中心绿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