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丹同志带队调研卫蓝新型储能技术暨部门联合党日活动
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为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增强党员干部专业技能,加深对先进能源产业及技术的理解,1月15日下午,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李晓丹带队赴房山区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地调研,开展四支部联合主题党日活动。电力需求侧管理部、新能源促进部、产业促进部、规划政策部等支部及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工作专班人员参加。调研组参观了卫蓝新能源公司展示厅、储能电池试制线,并与卫蓝公司技术研发人员进行座谈交流。
在展厅,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公司成立背景及技术产品,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李泓、俞会根共同发起创办,是中国固态电池的领军企业,公司在江苏溧阳、浙江湖州、山东淄博、北京房山等地区拥有研发和生产基地,产能规模20GWh以上,拥有专利500余项,涉及固态电池的电解质、隔膜、正负极等核心环节。该公司基于原位固态化技术,研发了氧化物与聚合物复合的新型混合固液和全固态电池,具有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等特点,已应用于储能、车船动力、低空动力以及便携式电源等领域。
随后,调研组参观了卫蓝固态锂电池生产试制线。该线包含七条线程,可实现软包、圆柱和方形等不同形态电池包的封装。调研组重点观摩了匀浆-涂布-辊压-分切-激光模切-叠片/卷绕-化成-分容-检测九大流程,更加直观地感受了电池全生产周期制造工艺过程。
在座谈环节,卫蓝公司技术人员重点介绍了固态电池研发面临的挑战、现有核心技术、性能优势及混合固液储能产品应用案例,双方就党建及业务进行了深入交流。李晓丹同志表示,随着储能技术不断更新,安全边界要求更高,固态电池通过采用固态(半固态)电解质代替传统的液态电解质,显著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能,目前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是未来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电池发展的趋势。“十五五”期间,本市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储能等先进能源产业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催生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通过开展高安全性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示范,将加快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今后,中心将进一步密切关注技术创新能力强、绿色发展动能强的重点科技企业,加强实地调研与业务交流,及时掌握前沿技术发展趋势,统筹资源推动建设相关产业中试验证平台,加快产业化应用进程及项目落地,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纳入本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推荐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