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中心副主任夏学杰在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主题边会发表主旨演讲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于11月6日至1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来自190多个国家、区域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及各界人士约4万人参会。为助力中国政府代表团气候变化谈判工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对外宣传与合作交流,大会期间举办“中国角”系列主题边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出席中国角活动时指出,中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进一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量,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公众参与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每个国家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指标。中国长期积极营造绿色低碳氛围,引导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探索建立多元化社会化参与机制,激励全社会参与碳减排。中国将与各方一道为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北京时间11月11日晚22时,“数字碳中和与消费端碳减排”主题边会在“中国角”现场举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气候危机委员会主席Manuel Pulgar Vidal,联合国科学政策和商业环境论坛秘书处主任Shereen Zorba,碳中和国际研究院创始院长、中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出席并致辞。会议邀请国内外专业机构、企业代表分享中国数字碳中和与消费端减排的行动经验和创新实践。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作为本市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和绿色发展的专业机构,受邀参加主题边会,副主任夏学杰发表题为《加快推进大国首都新时代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主旨演讲。
会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气候危机委员会”主席Manuel Pulgar Vidal分享了联盟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领域倡导公众行动所做的贡献。联合国科学政策和商业环境论坛秘书处主任Shereen Zorba分享了公众在应对气候危机的公益行动,肯定了公众参与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价值。碳中和国际研究院创始院长、中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致辞时指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推动全社会、多主体、多要素、多行业、多领域展开多元协作,助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中心副主任夏学杰的主旨演讲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部署,北京市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构筑绿色低碳全面共同行动格局”的具体举措,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作为“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主力军和专业支撑机构,开展政策标准制度方案等顶层设计决策研究的工作成果,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型的创新实践等三个方面,向与会各方宣传展示了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智慧、北京贡献、中心行动。
围绕边会主题,夏学杰介绍了北京节能环保中心深入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和商超持续开展“北京市绿色发展及碳达峰碳中和‘大宣讲’”,提升公众减碳意识,培育市民绿色生活习惯,推动绿色生活转型的创新宣传活动。重点介绍了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将“2022北京绿色生活季”与“碳普惠平台”完美有效结合,为市民建立个人碳账本,推出生活消费绿碳积分,采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汇聚众多平台企业,将出行、快递、外卖、消费、旅游等消费端碳减排量化,用碳普惠带动绿色消费,形成了政府、企业、公众共同推动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北京创新模式和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北京生动实践。据统计,“2022北京绿色生活季”累计发放绿碳积分213.03万分,市民参与活动636万人次,实施减排行为8800万次,按照北京市人口2188.6万人计算,渗透率为28.91%,拉动绿色消费1.54亿元,活动二氧化碳总减排量约4万吨,相当于1万户家庭4年用电量产生的碳排放。夏学杰副主任表示,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下一步将做好建立支持碳普惠应用的政策体系研究,推动生活消费场景碳减排核算标准,创建“碳中和示范店”等碳普惠平台推进工作,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贡献智慧和力量。